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和《致爱丽丝》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倾听旋律的重复变化,感受独唱、重唱、合唱和乐队的不同效果,以及造成的情绪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学习音乐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陶冶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净化心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音乐家的生平,通过对其作品的欣赏感受,学习音乐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旋律的重复和变化,感受重唱、合唱、乐队的不同效果,以及作品的气势和风格,欣赏时,注意引导学生辨别旋律的变化,以及造成的情绪变化。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音像资料等
五、课型课时
新授课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 出示课件画面,认识贝多芬。
贝多芬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外表,身材矮小而粗壮,蓬头瞪眼,平时很少说话,但他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他用心灵谱写了无数伟大的作品,被人们称为“乐圣”
2. 通过传说伴随画面,引出《月光曲》,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审美动机。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合唱《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精华的部分。
(二)欣赏《欢乐颂》
1.初步感受:
(1)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讨论自己的感受。
(2)听前三个乐章的主旋律,比较它们前后的变化,感受音乐家心理和感受的历程,更好地领会《欢乐颂》的主题
(3)分段欣赏:
听第一乐章主题。音乐由低沉到高昂,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欧洲处在黑暗统治下的一种悲愤之情。
听第二乐章主题。和第一乐章比较,音乐活泼欢快。这是田园诗般的幻想,是对欢乐的追求。
听第三乐章主题。想象作曲家在干什么?这个乐章是沉思的。音乐家在沉思,进一步探索人生的道路。
朗读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欢乐颂》,贝多芬十几岁的时候就想为《欢乐颂》谱曲。
带着对歌词的理解,再听《欢乐颂》的主题,联系前三个乐章体会作曲家的感情,音乐在这里推向了高潮,表现了贝多芬向往和平自由的美好理想,歌颂了和平,音乐庄严而圣洁。
2.分析领悟: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2)引导学生边唱边分析,体会旋律的变化
(3)再完整地唱一遍
(4)点明各种演唱形式
3.深化感受:
(1)在交响乐队中加入合唱是贝多芬的创举,使音乐更富表现力
(2)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和乐队的效果,以及作品的气势和欢乐的主题
(3)点明当时这首交响乐首演盛况和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三)丰富拓展
1.分别欣赏英国圣菲力普童声合唱团和世界著名歌星胡里奥的不同风格的《欢乐颂》
2.欣赏贝多芬《英雄》、《命运》,总结贝多芬音乐的主导风格
3.欣赏《致爱丽丝》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从他的生平和伟大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不平凡的人。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贝多芬的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身上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运用音乐,设计美化生活
1.贝多芬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用它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生活
2.学生思考设计不同的情境,分别应用《欢乐颂》和《致爱丽丝》
七、板书设计
走进贝多芬
生平
欣赏《欢乐颂》
欣赏《致爱丽丝》
不屈不挠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欣赏课的教学,我试图以审美教育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技能等心理因素的自由和谐地运动,以实现审美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此外,课堂上还应注重少数学生良好精神品格的塑造。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